2015-9-12日誌推介_認識致癌物_黃麴黴素(Aflatoxin)

2015-9-12日誌推介_認識致癌物_黃麴黴素(Aflatoxin)

730
2015-9-12日誌推介_認識致癌物_黃麴黴素(Aflatoxin)
黃麴毒素(Aflatoxin),也稱作黃麴黴素,是一種有強烈生物毒性的化合物,常由黃麴黴及寄生麯黴等另外幾種黴菌在黴變的穀物中產生,如大米、豆類、花生等,是目前為止最強的致癌物質。加熱至280℃以上才開始分解,所以一般的加熱不易破壞其結構。進入體內後,黃麴毒素主要在肝臟內代謝,產生活性環氧化中間產物或羥基化,最終生成毒性較低的黃麴毒素M1。

黃麴毒素主要有B1、B2、G1與G2等4種,又以B1的毒性最強;是砒霜的68倍,是KCN的10倍,米儲存不當,極容易發霉變黃,產生黃麴毒素。黃麴毒素與肝癌有密切關係,還會引起組織失血、厭食等症狀。1960年在英國發生了因餵食黃麴毒素花生粕而導致大批火雞暴斃事件。

警惕黃麴毒素的危害,要注意剔除霉變的食物顆粒,還可採用以水淘洗的辦法進一步淨化易沾染的食物中的黴菌。當然,用高溫燒、炸至280℃以上也可以達到分解毒素和去除污染的效果。

理化性質
黃麴毒素易溶於氯仿、甲醇,不溶於水、正己烷、石油醚及乙醚。耐熱,在一般烹調及加工的溫度下很難被破壞,280℃發生裂解,可為強鹼、強氧化劑所破壞。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內酯環開環為香豆素鈉鹽溶於水。在紫外照射下,可產生螢光,激發光λem365 nm時,B族產生黃色螢光(λem425 nm),G族產生綠色螢光(λem450 nm)。均為右旋。

維基原文連結: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9%BB%83%E9%BA%B4%E6%AF%92%E7%B4%A0

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2001年4月報告
http://www.cfs.gov.hk/tc_chi/programme/programme_rafs/files/creport.pdf

730音樂分享_Joy to the World

Artist Darlene Vibares

Apple #16 Joy to the World

https://music.apple.com/hk/album/joy-to-the-world/1444113965?i=1057678419

TIDAL

730建議書

2017特首選舉方案_Google 2018年新版

https://sites.google.com/view/730proposal

730 OneDrive 共用檔案

https://1drv.ms/f/s!AnEbBF2dFU0cghSuQ1UAWUOwsG5a


發表留言